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2018-07-03 01:57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今年的夏天是非常的热,全国都是火炉般的感觉。气象学家对比了一下往年的天气,发现高温一年比一年热。有人感叹今年热得不科学,一起和小编一起看看最近的高温情况吧!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今年的夏天好热,好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吹风扇热,吹空调热,不动都感觉热。自古以来,避暑都是大问题。一起和小编看看人类的避暑进化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进入三伏天,全国多地都是热浪滚滚,不少人反映今年的夏天热得太猛、热得太早。

注:气象学上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

先来领略一下这37年来北京的夏季究竟有多少天的高温天气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首个高温日来得更早了

根据近3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6月是高温天气开始最频繁的月份,自1981年开始到2017年,6月上旬出现高温天气10次,6月中旬出现高温天气8次,6月下旬出现1次,而像今年一样在5月上中旬就出现高温天气的年份不多。今年高温天气开始日为5月19日,在近10年来排名第二早,比2016年的高温开始日(6月16日)提前了近一个月,仅次于2009年高温起始日5月18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今年夏天比以往热

今年5月、6月高温天气日数居近十几年的榜首,7月高温也是来势汹汹,今年夏天真的特别热!

榜首1 : 16年来,高温日数最多的5月

以5月来看,今年5月19日进入高温季,且当月连续出现3个高温日,是近15年来高温日数最多的5月。在37年的统计数据中,也仅次于2001年(4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榜首2:17年来,高温日数最多的6月

今年6月份有8个高温日,是2001年以来高温日数最多的6月,即便是从1981年开始比较,今年6月的高温天数也仅仅屈居2000年的11天之后,与1999年6月高温日数并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榜首3:7月为一年中的“最热月”

7月里可以说是普遍以来的“最热月”了,2000年居然有14个高温日!1999年也有13个!今年截至7月11日,高温日数已有4天了。

根据数据统计,每年的七月份将是高温日出现最多的月份,无愧于“最热月”称号!在1981年到2017年的37年间,高温天气出现了146次!今年的7月已过去2/3,你们还好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别急,今年夏天还要热一阵呢!

根据统计,自1997年以来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多趋势,今年夏季虽尚未过半,总的高温日数已有15天,冲到了历年来的中上水平,在近十年里与2009、2010年并列第一。所以总的来看,今年的高温不但来的早、来势凶猛,而且还相当有后劲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高温天气可能会一年比一年多

专家表示:大家感觉每年夏天高温天气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变暖趋势有关,而且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这样的高温天气可能会一年比一年更加严重。

人类避暑进化史

避暑自古以来就是个老大难问题。人类起初想尽一切办法:挂芦苇、垒雪山……但基本还是靠扇。空调刚诞生时是为了工厂的印刷质量,而不是为了给人降暑。对人类而言,降温避暑的空调只能算副产品,后来才逐步降价最终普及。

古代人夏天没有空调怎么办

古人降温的方法很多种呢。

土空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往这块中间有通气孔的方石板上一站,你就能感受到一股股沁凉的空气往外冒了。其实在石板之下还有一个一两米深宽的空间,能有效利用常年恒低温的地气与屋内热空气形成温差对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时房间保持凉爽。像这样的土空调在徽州的西递古村就有一个。

空调房

若说还有更加纯粹的空调房,那就非「夏房」莫属了。夏房是古人为了避暑专门选址打造的居室,效果不亚于装有现代制冷设备的房间。先秦有「窟室」,秦汉皇室的「凉殿」,随后还有「冰室」和「凉窖」,都属于夏房,相当于古代皇亲贵族的 VIP 娱乐包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古人在夏房里葛优瘫

先秦的「窟室」可以说是现代地下室的始祖了,《左传·襄公三十年》有记载:「郑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侧面反映出窟室是当时达官贵人所青睐的夏季娱乐场所。建筑除了利用地理冷源,一些更为高级的窟室还会放置冰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窟」即洞穴,多少让人联系到同样冬暖夏凉的窑洞,若说窟室是古代壕的私人会所,那么窑洞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经济适用房,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至今还有不少人选择在窑洞里定居。

到了汉代,空调房就更加极尽奢华了。汉皇宫中的「清凉殿」制冷效果一流,据《汉书》记载,清凉殿「清室则中夏含霜」,大意为夏季室内还能结霜,不管这是不是一种浮夸的修辞,「清凉殿」的冻人之处都可见一斑。

清凉殿又称「延清室」,除了必不可少的皇家特供冰块,还有一套高贵「冷」艳的降温设备。古籍《三辅黄图》「清凉殿」载:「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

天然石床、进贡的玉晶器皿与剔透的寒冰共同做功,加上侍者在一旁扇风,消夏过冬傻傻分不清楚。

中央空调

接下来古代人要放大招了,那就是前面也曾提到过的「中央空调」——被用于唐大明宫「含凉殿」的一体化降温措施。

含凉殿位于宫城北门、蓬莱殿后,宫殿依太液池南岸而建,据《唐会要》载:「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睿宗生于含凉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唐语林·豪爽》就有记载,夏日某天陈知节被高力士请到李隆基的含凉殿时,他看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当他被「赐坐石榻」时,感到「阴溜沈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

可以看出,这是一组比窟室、清凉殿规模更大的避暑建筑体系,首先在结构设计上,它尽可能地阻隔了阳光直射入室,从而保持了室内的阴凉;而机械化装置是含凉殿媲美中央空调的关键,与现在电力广泛的运用不同,它的制冷设备是由水力驱动的。

含凉殿临水,建筑内外都设置了许多水车,流水激起扇叶转动,冰凉的水汽和冷风就被送入殿内。同时宫殿的房檐四周安装了水管,通过水循环系统引水而上,再从殿顶流下带走热量给建筑降温,一种水帘洞的概念。据考证,这套制冷技术源于拂菻国(东罗马帝国),对抗酷暑效果卓群,唐朝人民引入进口技术并因地制宜改造升级,也算走在了时代前沿。

皇家有「含凉殿」,普通人家有「自雨亭」,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纳凉原理是相同的。说是普通人家其实也不算普通,能用上自雨亭的家宅多半非富即贵,当然,大型公共场所也能见得着,很多百姓就会聚集在这样的场所一边听说书一边免费蹭空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扇子

上面介绍的都是一些高富帅才玩得起的制冷方式,一般老百姓当然也有自己的一套避暑方案,虽然看起来略微有些「屌丝」,但也能在有限条件下最大化地对抗三伏天。

最简单快速的方法当然就是摇扇子啦,扇子的可考诞生时期为商朝,名「翟扇」,后来也被古人叫做「摇风」和「凉友」,物如其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扇子的升级版是汉代工匠设计的「叶轮拨风」,《西京杂记》卷一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战。」因年代久远无法得知这种神器的具体形态,但根据文字大概可以知道它的操作方式以及造风原理——仅需一人摇动手柄,轮盘上的七个叶片就会高速旋转并吹出凉风。

「叶轮拨风」的图没找着,但这种曾出现在清宫戏里的「自动风扇」并不罕见,相比需要手动生风的前者,它实现了自动化,驱动力多半也是由水力风车所提供的。

凉爽神器

除了扇子之外,神器也不可缺少——凉枕、竹席、竹夫人等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玉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瓷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竹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竹床

看起来更像一个躺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它的名字很特别,叫「竹夫人」,因为它像夫人一样是可以搂着睡觉的,原来不只现代人会搂着等身抱枕叫老公老婆啊。

冰箱

冰箱雪柜也是人类对抗大热天的一大创举,同样在古代能找到原型,它叫「冰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曾侯乙铜鉴缶,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冰箱和烤箱

《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hàn)。」可见青铜时代就已经有了冰箱的雏形,名「鉴缶」,古代用于把控食物温度的器皿,整体由两件器物构成,外为鉴,鉴内放置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空隙用于放置冰块或者热水,将酒水倒于缶中,就可制作出冬暖夏凉的可口饮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冰鉴的内部结构

为后来制作冰鉴的材料逐渐被木头所替代,明朝时期由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的冰箱是最受王公贵族喜爱的消夏神器之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今年夏天热得不科学 人类避暑进化史

冰鉴不仅可以用于冰镇瓜果凉食,结构设计上的气孔可以渗出冰块的凉意,有效调节室内气温,这样一个集冰箱与空调一体的宝贝怎能不受古代人欢迎呢?然而在冰块稀缺的时代,冰鉴依然只是少部分人的专属天使。

冬冰夏用反映了古人与冰块的关系,《诗经·七月》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在唐末之前,想要在夏天享用到冰块,都需要奴隶在寒冬里采冰并将其存封于冰窖之内,夏天就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发现用于制作火药的硝石遇水会吸收热量,甚至使水温降至冰点,于是他们学会了人工制冰。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荔枝歌》中描写了市集上的小贩出售冰块的情景:「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而冰块真正普及到千家万户,是明清时期,彼时在室内放置一同冰解暑已经不是稀奇事了,很多普通百姓也有条件做到。

热门关注